富利怡和

新聞

新聞

2025.03.25

不動產投資 囤房稅2.0 起造人課稅規定解釋令大綱財政部發布)

📌 囤房稅2.0 起造人課稅規定解釋令大綱(財政部發布)一、課稅對象與背景自2024年(114年)起,起造人持有住家用待銷售房屋,按持有年數計算房屋稅稅率(2%~4.8%)持有時間越久 → 稅率越高,以鼓勵加速銷售,減少囤房二、持有年數的計算方式自起課房屋稅月份起算(如建照發出或使用執照核發)計算至各年期房屋稅課稅所屬期間最後一個月(當年6月)三、持有未滿一年,稅率怎麼算?若起造人持有房屋跨期時間中,部分月份符合低稅率、部分符合高稅率,整年度仍以較低級距稅率課徵若於3月1日至6月30日間完成過戶,依移轉前月份計算持有期間並課稅四、不可抗力因素的稅務減免機制遇不可抗力(如地震、風災、氣爆等)導致延遲銷售該期間可從持有年數中扣除,避免不合理稅負增加起造人需於:災害發生起30日內申報或因不可歸責因素未申報者,災害消滅後10日內補申報五、不可抗力事由認定範圍包括:地震、風災、水災、火災、寒害、土石流、氣爆、核災、瘟疫、戰爭等原則為不可預見、不可避免、非人為可控六、政策目的與實務說明避免囤房,促進房屋釋出針對災害情形設減免機制,減少爭議、保障起造人權益協助業者與稽徵機關依規執行,達成合理徵稅資料來源:自由財經-財政部核釋囤房稅2.0課稅規定、財政部稅務

新聞

2025.03.20

不動產投資 2024 不動產投資趨勢觀察:市場回暖還是短暫復甦?

前言近期全球不動產市場的走勢開始引起關注。根據最新數據,2024年全球不動產投資額達到 7,030 億美元,較去年成長 14%,這是近三年來首度出現增長趨勢。其中,東京市場特別亮眼,投資金額激增 50%,顯示資金正在快速流向這個亞洲金融重鎮。究其原因,主要與日本近年來的觀光復甦、日圓貶值吸引外資,以及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增多有關。台灣市場:資金轉向商用不動產?台灣市場方面,2024 年第四季的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顯示,辦公室與店面類資產的表現相對較佳,但總體經濟與土地開發的指標卻略有下降。這透露了一個有趣的現象——投資者對於「現成可營運」的資產更感興趣,而對於開發型資產則趨於保守。這可能與市場資金流動性收緊、利率環境不明朗等因素有關。進一步觀察,隨著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 落地,台灣的不動產市場也面臨一股調整壓力,特別是在貸款限制、投資門檻提高的情況下,許多資金開始從住宅市場轉向 收益型商用不動產。換句話說,這一波市場變動,可能會讓大型企業與資深投資人有機會進場,獲取相對穩定的租金收益,而短期炒作的空間則進一步縮小。投資者應該關注哪些變數?利率走勢與貨幣政策 – 隨著美國聯準會可能調整利率,資金成本變動將直接影響不動產投資意願。市場供需變化 – 東京的不動產需求為何持續增長?台灣的商用市場是否能撐起投資信心?政府政策影響 – 若央行進一步收緊房市政策,是否會加速資金從住宅市場流向商用不動產?整體而言,2024 年的不動產市場仍處於變動之中,但可以確定的是,市場資金仍在尋找適合的標的,並非完全撤出不動產投資。對於投資人來說,下一步該如何走,將取決於對政策環境、經濟趨勢,以及產業變化的精準判斷。

Message Line Top